English

复归传统精神

1998-11-26 来源:光明日报 薛宝琨 我有话说
我谈相声

复归传统精神

薛宝琨

相声艺术的发展除了要紧紧追随时代、努力吸收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、认真参照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表现等等而外,还有一个相声传统精神的复归问题。

相声的现实主义传统,即相声沟通民情、表现民意、宣泄民怨的“是以为刺”的讽刺功能。可以说,讽刺的传统就是相声现实主义的传统,相声失去了讽刺就失去了它独特的艺术功能,也就失去了相声存在的价值,如同这一阵子某些相声的表现一样,将从艺术之林消逝,重新沦为如同旧社会不齿于人的“玩艺儿”。

讽刺的弱化或缺失不可取,但对讽刺偏狭或偏执的误解,也是不可取的。偏颇之一是认为:凡讽刺必然是过甚其辞地彻底否定,必然是你死我活地坚决打倒。这在建国以来的“外部讽刺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,并曾美其名曰:“因阶级斗争理论的磨砺,讽刺获得了更大的自觉性。”这显然是对传统文化和相声传统讽刺精神的扭曲。传统相声的所谓“讽”者乃“托词规劝”也,“婉而多讽”也,其遵循的原则是在儒家“中和”思想的基础上,一是讲究包容,二是强调效果,所谓“温柔敦厚”的诗教精神。传统相声之所以至今仍具艺术魅力,便是由于其讽刺至少具有化急切为蕴藉、化情绪为心态、化讽刺为自嘲的长处。偏颇之二是认为:凡讽刺必“枪口对外”、“鞭挞阳光下的一切黑暗”,从而也就忽略了相声还有“喜剧地观照自我”的使命。传统相声所反映的大多是那个世态在人们心态上的折射,大多嘲讽的都是自私虚伪贪婪一类的人们的通病,这“通病”经历了“文革”后给予深刻的“内部讽刺”更是相声的使命所在。

除去讽刺传统的复归而外,在艺术表现上也还应该复归相声“以说为主”的曲艺传统。相声是“说”的艺术——而不是“唱”或“喊”或“诵”的艺术,相声的语言趣味全在其“对话”与“聊天”式的语吻及语态中,当然,可以有“体育馆相声”或“电视台相声”,但还必须保持相声的本原,应该有“曲艺场相声”,从而使相声“本固”而“枝荣”。“以说为主”也同时表现在捧逗关系的“咸淡见义”上。甲乙两人必是色调相异的映衬与渗透,这样才能够产生出具有思辨或比较有意味的中国式的“软幽默”来。现在相声里的对口词或话剧式的对话,往往破坏了相声语言的滋味。

(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